- · 2020年度信息资源管理前沿讲座之四:怎样给学术期刊投稿?[11/27]
- · 南开大学商学院高层管理论坛暨EXED开学典礼[11/17]
- · 2020行业生态发展(天津)论坛[10/30]
- · 喜报!我院周楠副教授在国际顶级期刊《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》和《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》发表研究成果[10/27]
- · 2020年度信息资源管理前沿讲座之三: Perspectives on Sustained Behavioral Change in Healthcare[10/27]
- · 新时代的业态新变革与展望 第二届南开营销系校友论坛[10/20]
- · 2020年度信息资源管理前沿讲座之二 :数据驱动视角下科研团队的识别与规律研究:以人工智能领域为例[10/19]
- · 信息资源管理前沿讲座:地平线扫描[10/09]
分析哲学的逻辑知识真对人工智能有用吗?
作者:徐英瑾
关键词: 分析哲学 人工智能 现代逻辑 心理学 词项逻辑 非单调推理
摘要:英美分析哲学的主要学术训练方式,是建立在对于肇始于弗雷格的现代逻辑(一阶谓词逻辑与命题逻辑)的尊重之上的。因此,分析哲学所说的“分析”,大约就可以等于“运用现代逻辑的工具进行分析”。但这样的学术训练,显然是没有办法应对于当下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发展现状的。另外,即使对于基于符号表征与明述规则的传统人工智能而言,主流分析哲学的训练所能够提供的思想支持也未必始终是积极的。毋宁说,基于现代逻辑的主流分析哲学的“理想化”讨论方式往往会忽略智能系统的运作效率问题,而这一点又会倒逼着天然具有工程学面相的人工智能研究通过某些“特设化”的修正(如珀拉克的“奥斯卡规划”所给出的那种修正)来部分弥补相关的缺憾。然而,这种零敲碎打的修补方式显然是很难达到真正的普遍性的,遑论为具有多重用途的通用人工智能设备的设计铺展可行的路线图。
上一篇:人工智能语言的哲学阐释
下一篇:论海德格尔存在论视域下的劳动异化问题